最近,《人民日报》对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,这位中国科技界的领军人物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刻见解。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,任正非不仅分析了当前AI技术的发展现状,更展望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。
AI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
任正非在访谈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:“人工智能可能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技术革命。" 他认为,虽然未来可能还会有能源领域的突破,但AI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。
“不要担心,中国也有很多优势。"
任正非特别强调了中国在AI发展中的几大优势:庞大的人才储备、完善的电力基础设施、先进的通信网络,以及正在推进的“东数西算"国家战略工程。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发展AI的坚实基础。
长期投入与基础研究
谈到华为的研发策略时,任正非透露华为每年投入600亿元用于不考核产出的基础理论研究。“没有根基的繁荣,经不起风雨考验",他用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。
华为内部建立的“黄大年茶思屋"平台,免费开放全球科技论文库,与200多所高校合作攻关芯片物理瓶颈,体现了开放创新的精神。
实践出真知:华为的AI方法论
“我们所有的人工智能要自己的狗食自己先吃",任正非用这句大白话道出了华为的AI实践哲学。华为在全球拥有价值一万亿美元的网络存量,这些实际业务场景成为训练AI的最佳试验场。
突破封锁的创新之路
面对芯片技术被“卡脖子"的现状,任正非提出了“三补"策略:“用数学补物理、非摩尔补摩尔,用群计算补单芯片"。华为通过算法优化、异构集成等技术手段,在受限条件下实现了AI计算的突破。
“AI的竞争,本质上是电力的竞争" 任正非特别指出,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发电大国,在AI发展上具有独特的能源优势。内蒙古等地的超算中心正是这种优势的具体体现。
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
“人工智能研究一定要走向高度开放",任正非强调。他形象地比喻道:“这边掺进一个美国砖,那边再用一个欧洲砖、一个日本砖,万里长城,不管砖是谁的,能打胜仗就行了。"
华为坚持“50%自研+50%进口"的策略,既发展自主技术,又保持全球产业链合作,这种平衡的发展思路值得借鉴。
多元化的人才战略
任正非的人才观也别具一格:“人工智能煮饭的时候,就像东北那个乱炖,管他什么都炖进去。" 华为积极吸纳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,形成跨学科的创新团队。
“钱给多了,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"
华为“天才少年计划"吸引了全球顶尖人才,11.4万研发人员中有30%专注于芯片与底层软件研发,构建了强大的人才梯队。
制度优势与实干精神
任正非充分肯定了中国制度在科技发展中的优势:“国家越开放,会促使我们更加进步。"中国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为AI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访谈最后,任正非那句朴实的“不去想困难,干就完了",道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实干精神。从5G建设到AI研发,这种精神正在推动中国科技不断向前。
如有侵权,请拨打0633-8270567联系删除。